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3号,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明代羊城胜迹“南园”,后为清代广雅书局藏书楼,其中的“抗风轩”为孙中山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该馆历史悠久,典藏丰富,在海内外闻名遐迩。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是被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截至2011年上半年,该馆馆藏古籍共计4万多种47万册,藏量居华南首位。其中善本古籍3千余种3万多册,普通古籍近3万余种20多万册,广东文献古籍1万多种近6万册,金石文献3万余(件),丛书650余种10万余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有157部善本古籍入选首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居广东各公藏单位之首。2018年12月,被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布为2017年全民阅读优秀组织。
图书馆大数据运维展示系统的应用介绍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作为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已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业务体系,因特网接入带宽已经达到600兆。引入Aleph500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将Aleph500系统与多项业务系统集成使用,实现了其与一卡通读者证系统、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读者自助上机系统、移动图书馆、图书馆门户网站系统、读者无线上网管理系统、自助打印复印系统、电话语音续借系统等的无缝整合应用,构建了功能全面的图书馆集成系统。
另一方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建设的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以 “流动服务”与“物流配送”相结合为运作模式迄今已在全省建成90家分馆,有效改变了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落后面貌,为大量县级图书馆的业务自动化运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运维展示系统数据中心,分为手机端、PC端、大屏三种方式来展示。系统整合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信息,用最新技术和通讯手段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推进了图书馆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构建统一、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让文化在各基层实现共建共享。同时,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化监控管理体系,将各系统的统计数据与统计分析,帮助管理者更加精确地做出决策。